靈修20210609




引言

在背後講人的,通常會是什麼說話?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都會是不好聽的說話,否則為何要在「背後」說,而不明明的在當事人面前說呢?有心理學家說:「60%的成人對話都是為了談論某個不在場的人,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對此人有所評價。」可見,這情況可能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

以前,在背後說人的「壞話」,講完就完,可以完全不留痕跡。然而,現今科技,叫人的「溝通」方法,已大量的轉移至網上平台;相信今天大家的whatsapp、wechat,甚至最近因著「私隱問題」而觸發的「移民潮」,引致忽然多人用起來的signal,大家在當中「傾談」的「數量」,可能甚至超過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對話。然而,這些網上通訊軟件,就會讓對話的信息「留痕」,而每次對話完要刪除又實在太麻煩,所以這些「痕跡」就會不斷留在各人的電話中。大家最「怕」的,就是當中某些信息,不知為何被「翻」出來,然後傳回那「被背後說了」的人耳中。另外,更可怕的就是你的說話被聽的人「背叛」,直接「轉寄」給那被說的人。

或許因著這些原因,這些軟件開發商為了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所以原本只是很簡單的應用程式,原只是將訊息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又或是一個群組的人,就因著用戶的「害怕」,不斷加強這些「毀滅證據」的功能。我最近也「跟著潮流」,安裝了signal,當中有兩個功能我起初是完全不知如何使用的。第一個就是「閱後即焚」,另一個則是傳送圖像可觀看的次數。原來這些都是為了「保護」你所說的,你所傳的,不會被再傳開去的新功能。而且,看來這些功能是十分受歡迎的,所以最近我從一些科技網中,得知Whatsapp這龍頭大佬,最近因備受各方的挑戰,也要回應用戶這方面的需要,在新的版本中,提供類似的功能。

或者,這樣的功能可能是有一點「實際」的用途,是與「講壞話」無關的。例如當你需要將一些「敏感資料」,例如的出生日期、地址,甚至是銀行戶口編號等等,傳給另一方時,你總不希望這些資料給「外涉」。然而,這樣的「保護」功能,又會否令你更「肆無忌憚」地,「毫無顧忌」的在背後「論斷」別人?其實,當我們知道,其實一切都看在神眼中,我們所說的一切,即使被你用的軟件以「高科技」「毀屍滅跡」,最後也會全被「翻」出來,你是否又會為著這些「新功能」而雀躍,雀躍於你可以隱藏你所作的一切?其實,在背後論斷人,只是問題的表面,更深的是整個群體間的關係之問題。而這正是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進入今天開始這新段落中,祂最後一部份的教導之重心所在。

經文 : 馬太福音7:1-6

1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2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3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6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思想

首先又要表達歉意,不知什麼原因,今天選的經文,原應該是接著上週三「登山寶訓」系列,在「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的「短教導」後,接著一段在六章中最長的一段作為「小結」的「不要憂慮」;但在編排時「眼大睇過龍」,直接編排了七章這新段落的開始。現在唯有「將錯就錯」,使用一個叫做retrospective(回顧)的方法,先看完第七章這段落的信息鋪排,之後才回顧6章尾那一個段落,如何將前面有關信徒個人靈命操練,轉接至第七章,有關信仰群體關係的多個教導中。

和合本給今天這段落一個標題:「不要論斷人」。論斷,原文的意思應該是「審判」,所以英文聖經大多會將這裏譯成judge。審判的意思,是站在一個「道德高位」,然後將被審判者的「罪狀」指出來,又或者是按著審判者的標準,來評定被審判者是否達標,評定被審判者的價值等等。所以,聖經的教導說,唯有神才能審判,因為只有神才是完美,毫無瑕疵,一切美善的源頭;唯有祂才能作出叫人得益處的審判。耶穌基督在這新一個段落,直接指出「你們不要論斷人!」。原文這句是命令語句,只有兩個字,英文翻譯更貼近原文的清脆利落:「Don't judge」,因為當不完美的人,帶著不完美的動機來「審判」時,所「掀起」的,是彼此論斷,互數不是,最後破壞關係,令信仰群體變得四分五裂。

然而,耶穌基督接著用了「刺」和「樑木」的比喻,其實直接指出,人一定有錯,而且這些錯是需要在群體內處理的。問題是,當人自以為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帶來的就變成了「審判」。但耶穌告訴我們,當看見別人的「不是」時,要先記得自己也是一個罪人,要即時想到自己有的「不是」其實更大。而當人看見別人的錯處而立時要站起來「指正」對方,其實是一個非常自我中心的表現,或甚的是希望藉著指出別人的錯來突顯自己的義(我相信這就是耶穌用上「假冒為善的人」之意思);這種「自義」,或者就是耶穌這裏說的「樑木」。當人能除掉這「樑木」,放下那種以「指責」的態度的「審判」,便能「清楚」看見對方其實是弟兄姊妹,我們才能以「同行者」的「平起平坐」,與弟兄姊妹一同處理各人生命中的問題,包括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彼此扶持成長,而非互相指責,互相論斷,甚至背後說人壞話。唯有這樣,信仰群體才能同走天國路。最後最後,經文還有一句十分難明的教導。我只能說,我並不完全明白為何馬太福音會在這裏加插了這句像是很「侮辱」的話。或者,這與前面耶穌提過那些「假冒為善」的人有關,提醒我們,面對著那些眼中有樑木,卻又死不承認的,就不要再說什麼了。

默想

今天我們都活在一個非常「批判性」的世代,社會上充斥著大量「批判性」的言語、指責。社交媒體的風行,資訊氾濫,加上網絡背後的人工智能,讓人自以為掌握了真相,甚至是真理;叫不少人於不同的媒體毫不留情地作審判,以極度強烈,甚至是侮辱的說話來互相指責。社會就這樣被弄至四分五裂。可惜的是,有時信仰群體也是如此,自以為是在捍衛真理,卻忘記了耶穌基督吩咐我們要先「處理」好自己眼裏的樑木,反而自己坐在神的審判座中,不斷的去定人死罪。甚至,當被其他肢體提醒的時候,更要「反咬一啖」。我們真的要好好儆醒,並常存著從神而來的大愛,以聖靈的眼光,看清自己的問題,從而可以在愛中,一起處理整個群體中各人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安靜,想一想,假設今天要將你whatsapp、signal的信息完全公開,你是否可以坦然無懼?若不是的話,今天耶穌基督的教導,對你帶來什麼提醒?往後的日子,你又應該如何說話,在教會中如何與別的弟兄姊妹相處?

禱告

主啊,求祢讓我們能自省,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不致自以為義,變成了審判官。主啊,求祢讓我們能好好靠著祢的能力,處理好自己內在的問題,並被祢的愛充滿,使我們的信仰群體能成為一個以愛心互相扶持的一群,以屬靈的眼光來看清存在我們中間的軟弱,並靠著聖靈,使我們能在合一中,一同面對弟兄姊妹眼中的刺,並在屬靈上不斷成長,成為祢合用的器皿!阿們!

詩歌

在耶穌裏彼此相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LiijVv_R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