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11127




引言

俗語有云,「清官難審家庭事」,原來這句俗語是有段「古」的:「宋朝年間,有一位叫趙秉公的縣令,他勤政廉潔,斷案公平,頗有政聲,百姓稱頌他為「清官」。一次趙秉公的一位同窗好友來訪,對他說:「你斷刑律命案很有一套,對民事家務是否能斷?」趙秉公說:「這有何難,不妨一試。」同窗向他介紹說:我鄉有一張姓老漢,家有兩個兒子,生活過得還算富裕。後來兩個兒子都娶妻生子,成為多口之家。時間一長,因家務事兒兩個兒子都想分家另過。開始張老漢不同意,可總鬧彆扭,後來老漢想通了,分就分吧。張家有宅院兩處,田地二十畝,你來斷斷這家怎麼分?」

這個「分地」的故事,後面還有很長的故事,就不在這裏詳細分享,有興趣的話可在infobox找到我的資料來源。長話短說:或者我們驟眼看來,也會像趙秉公第一個反應一樣:「這還不好分?二一添作五。兩個兒子一人一處宅院,一人十畝田地。」然而,當那位同窗好友將這張老漢和兩個兒子的處境一步步的向趙秉公道出的時候,每次趙秉公都會得出斷然不同的「判詞」。最後,甚至出現就連趙秉公也斷不了的處境,然後就出現「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俗語來。

然而,我找出這段「古」的資料中的「引言」,我認為才是「精髓」之所在:「在中國特殊的家庭關係里,家庭成員間,隨時都有一些摩擦出現,正所謂人說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這該如何看待,誰對誰錯該如何評判?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大家總會感嘆:「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趙秉公要處理的,或者不是如何分地,而是在背後,張老漢一家原住得「好地地」,為何要分家?然而,若當中出現的是家人間的摩擦,要做「和事佬」就更為艱難,因為當中涉及的,是人難以處理的怒氣。而在聖經中,持續的發怒更是上帝不喜悅的事。昨晚我在跑步時聽何俊華博士講論箴言的其中一講,他甚至從箴言中看到,「怒氣」,甚至是與「姦淫」視為同等的罪,而人是無法處理這罪的。

今天我們繼續從所羅門的獻殿「祝福」中,看到一段有關他,作為聖經中「智慧」的傳統,如何去「處理」家庭糾紛,並從中去看「罪」的問題。

經文 : 列王紀上8:31-36

31 「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壇前起誓, 
32 求你在天上垂聽,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 
33 「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你,承認你的名,在這殿裡祈求禱告,
34 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 
35 「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 
36 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

思想

上禮拜六,我們提到列王紀上八章這大段落,是聖殿建成,約櫃在祭司抬進至聖所後,聖殿充滿榮光,甚至祭師不能站立供職。而就在這大榮光中,所羅門轉過臉來,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然而,所羅門的「祝福」並不如他們一貫使用的「祝福文」,而是所羅門一段非常長的禱告(甚至我說過當中的「政治性」很強)。上禮拜我們看的那段落,我所給的標題是「同向同心」,因為所羅門的「祝福」禱告中,多次提到要「向著」這聖殿禱告,表達出即使將來他們要被逼分散,仍要一日三次,向著殿禱告,神就必從天上垂聽。

而在這獻殿的「大榮光」中,所羅門想到的,相信就是因著光而照出來的黑暗,特別是我上禮拜也提到的,所羅門在踏上王位這條路中,他母親拔士巴一切的計謀,並當中因著要「肅清」反對勢力而流的血。因此,接著這段落,我們今天看的經文,不斷出現的就是「得罪」這字。不過非常特別的,是所羅門第一件想到要處理的「罪」,是「人若得罪鄰舍」。或者,當他想到整個以色列民族,其實是一個「大家庭」,稱為「大衛家」(House of David)時,家庭內的「糾紛」,是最需要先處理,從而才可以「治國」。

但我們看見,所羅門或許也知道「清官難審家庭事」,因為當中所出的「事」,很多時候所引發的是怒氣。當人在怒氣中,即使是貴為君王,也無法處理。所以他的智慧,就是要將那面對「糾紛」的雙方,一同帶到神面前,來到神的殿,就是耶和華名的居所,在神的同在中,一同禱告,並且是以「起誓」式的禱告,向神陳明,然後由神來判斷,由神來處理,並且滿心相信神才是完全公義者,惡人必得報,而且是在永恆天上的報應;另一方面,若當中那無辜的,那有理的義人,也必得從上而來的賞賜。畢竟,在神眼中,誰得罪誰,也只有神知道。或者,當大家都能進入神的光照時,大家才會發現自己都是罪人,都需要神的赦免,這樣,怒氣才能得以處理,關係才能得以和好。而當眾民都能在面對「得罪」時,懂得回到神那裏,整個民族才能在面對更大的,「國家級」的罪時,一同看見自己的罪,能「歸回」,「同向同心」的,一同向神呼求認罪,並且得著從神而來的赦免。

默想

其實,在教會中不時也會有「嫌隙」的出現。而聖經的教導,就是「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當然,「講就容易」。所以,所羅門也有其先見之明,知道要真實解決的,不是表面的問題,而是那裏面的情緒。因此,作為領袖、牧者的,要「處理」這些「嫌隙」,就要將人帶到神面前,一同禱告,讓神的大榮光光照各人的內心。當大家都看見自己內裏的黑暗時,相信就會「彼此認罪」,也能一同在神面前求祂寬恕,怒氣、情緒就能得以處理,「關係」自然就會在神的愛與寬恕中,得以復和。

現在讓我們安靜,若此刻你和某些肢體有「嫌隙」,或是你得罪了他,又或是他得罪了你,嘗試為這「嫌隙」禱告,回到神面前,被神光照。若可以的話,與對方一同來到主面前,在禱告中向神陳明一切,或者最後你會發現,其實大家都在得罪神。當能一同向神認罪,一同回轉,就能一同得著赦免了。

禱告

主啊,在祢聖潔的榮光中,我們一切的罪污都無所隱藏。感謝祢應許常聽我們的禱告,當我們尋找祢時,就可以尋見;當我們回轉時,祢就赦免。主啊,若我們中間有嫌隙的出現,我們深知那不是祢所喜悅的,求祢讓我們能謙卑回轉到你面前,向祢認罪,也彼此認罪。求祢使我們因著祢的愛,得以與祢復和,也帶來群體中彼此的復和。願一切榮耀歸祢!阿門!

詩歌

彼此認罪之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fzZHzl1E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