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的一年
蔡以瓦

作者飽受濕疹煎熬,毅然決定停工一年,開展不一樣的慢活日子。期間,她記下所思所感,談慢活、旅遊、家人和童年,人生選擇、濕疹、教學,以及感情,沒有高言大智,看似只是一名尋常女子的尋常生活絮語,卻盛載繁忙都市人不經意忽略的體會。然則,豈能只道是尋常?


誠邀您呷一口茶,捧讀本書,靜聽作者與您閒話日常,消受半晝的安憩。


CLICK進少年心
麥道衛 (Josh Mcdowell)

作者透過分析現今失落一代的特性及處境,並闡明藉著六個重新結連的方法: 肯定、 接納、 欣賞、 愛護、 開放、 承擔, 教導讀者如何進入少年人的世界,與他們結連起來,使少年人從失望、人際衝突、性愛渲染的世界中成長,重建少年人的信仰與未來。 每課備有真實個案及討論。


本書適合青少年工作者、牧者、教師、父母,甚至是少年領袖閱讀與應用。

積犯生命 變、變?變!
李健明

經過四十二年信耶穌生命的經歷,體驗到基督徒屬靈生命「心身力行」的重要和其中的難處,真不是三言兩言可以詳加說明;因此希望透過本書能夠與大家分享筆者基督徒屬靈生命「心身力行」的經歷,也讓在囚人士(仍然在獄中)和更生人士(已經出獄)得以鼓勵。


書中輯錄了多位在囚人士在獄中信耶穌和他們生命的改變,並在獲得懲教署支付他們的學費後,努力唸書的奮鬥經過。筆者希望讀者知道他們不是單單在坐牢,乃是透過不同的渠道,得以改變自己的生命和增值自己,同見證耶穌、彌補親情和回饋社會。


新約文學釋經:馬可福音.腓利比書.雅各書
麥啟新

本書是為熱愛研讀,實踐神話語的信徒而寫,特別是成人主日學老師、神學生和牧者。盼望讀者能夠通過此書掌握馬可福音、腓利比書和雅各書的思路和主題。


本書並不是採用逐節解經的方式,而是讓讀者先掌握整卷書的脈絡入手,就能了解每段經文的上文下理;一旦瞭解某段經文的上下文,經文的意義就不難掌握了。而每個經文段落都有應用部分。

中國民間信仰揭秘(增訂版)
馬國棟、劉志良

民間信仰可以說是各家各派的混合體。本書是以有限的資源,盡量尋找第一手資料,站在聖經真理的立場去辯證這些民間信仰的原委,目的讓基督徒明白別宗教的基本資料,從而明白箇中問題,又能對有關人士作出正面的指引。

本書亦加插有真人真事的經驗,他們都是原沉迷於不同民間信仰中,後來歸信基督,這些見證了福音的真實。若是未信者閱讀本書,更可跟著未了的決志禱文去接受耶穌,得著拯救。因此本書非常適合信徒及未信者閱讀。

靈心明辨:在日常生活中 體悟上帝的旨意
盧雲、克理斯坦森、萊爾德

在生命的不同景況,我們或許都曾問過這個問題:如何明白上帝的心意、引導、旨意?這問題看似平常,實則極難回答,畢竟,我們如何能確定那是上帝的心意、引導,而非人的私心己意、雄心壯志?



本書談及明辨,它是一種屬靈恩賜和操練,定期操練心、操練耳,以禱告的心,去學習閱讀日常生活中上帝那微妙、隱約的徵兆,令我們可以探知、尋求、明白上帝要告訴我們的事,體悟上帝的愛和引導,從而踐行個人召命及群體使命。

在神凡事都能:陳平明自傳
陳平明

作者陳平明姑娘,乃世界福音動員會香港區前總幹事。本書乃作者之自傳,講述作者從小時候的家庭成長、蒙召、踏上宣教事奉三十多年的經歷,全部體會神的恩典──「在神凡事都能」。


陳平明姑娘屬於「三士」:護士、碩士、宣教士。童年時一次患病經歷而信主,1962年於香港浸信教會受浸;中學時代於教會獻心會及主日崇拜蒙召,一生為神踏上宣教路;為裝備事奉,先後於香港瑪麗醫院當學護、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醫院修讀產科、入讀環球福音會宣教士訓練學院及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等。1974-1977年獨個兒到非洲宣教;1978-1983年期間於福音船「真道號」、「忠僕號」服事;1983-1994年為香港浸信教會女傳道;1995-2007年為世界福音動員會(香港)總幹事;平生的宣教足跡遍及非洲、印度、中國、東亞、歐美等地。現於同行坊關顧宣教士及有需要的肢體,繼續事奉主。

夜幕燭光:照顧「三寶」的校長
羅懿舒

羅懿舒博士(聖士提反書院前任校長),一生從事教育,也是工作狂,十分投入教師及校長崗位。愛分享,卻不愛說教。看似溫文柔和,卻勇於嘗試,接受挑戰。完成博士論文後,以為從此與長篇寫作絕緣。照顧家中「三寶」也是從前未認真想過的。投入後,才發現不是苦差,而是天父為度身訂造的使命,因照顧別人累積的經驗,原來也可以與人分享。這書如果能夠鼓勵照顧者和引發社會大眾對他們的關注,對作者來說,就是「使命已達」。


被擄的記憶:選民 + 遺民
邢福增

本書修改自浸會大學第十屆「篤信力行」講座「被擄到巴比倫:權勢.歸回.得釋放」的講稿。全書以「被擄」為主線,建基於昔日以色列民族如何面對被擄的傷痛,並作信仰及神學重構的經驗,藉此回應主權移交以來香港社會的處境。昔日被擄的歷史,是否仍在向我們說話,提醒我們去面對:歷史與記憶、身份與主體;使命與異象?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陳維恩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一個台灣家庭離開矽谷優渥生活,搬至火山小島的宣教故事

這世界有比你我的夢想更重要的事,值得我們用力「砸」了自己的生命!


為了錢,再遠的地方我們都願意去,而這世上還有什麼,能讓我們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因著信仰,陳維恩沒有選擇好走的路,不追求優渥舒適的生活,「因為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會顯示我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回顧那段數不盡的寂寞、壓力與挑戰,他想說的是,當你認真思考什麼是有永恆價值的,你就會願意用力將生命「砸」在那些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