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31120




引言

昨天我們邀請了曾在我們中間擔任崇拜顧問,現於神學院主力負責崇拜學與聖樂課程的蔡姑娘來我們分享信息。她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到,原來她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在崇拜證道中與我們分享聖樂的課題,特別是從崇拜學作為切入點來反思聖樂的課題。蔡姑娘指出,華人以「聖樂」來稱呼在崇拜中使用的音樂實在是十分合適的,因為「聖」代表著「分別為聖」,所以崇拜中的聖樂只會用在上帝身上,為的只是崇拜神,並為著事奉神而獻上的祭。然而,「聖樂」這稱呼也有其「限制」,因為這名稱有點令人覺得「高攀不起」,令人覺得不關自己事,「聖樂」是那些接受了特別訓練的專職人員之專利。然而,蔡姑娘告訴我們,聖樂並非由個人出發,而是神對我們每個崇拜的人之命令,會眾詩歌永遠是崇拜程序中的核心。而昨天蔡姑娘就是以尼希米安排了一場由事奉人員與會眾一起同心敬拜的經文,給我們帶來這方面的教導。

經文 :尼希米記12:27-43

27為耶路撒冷城牆行奉獻禮的時候,眾人把各處的利未人召到耶路撒冷,要以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喜樂地行奉獻禮。
28歌唱的人從耶路撒冷的周圍聚集,從尼陀法人的村莊、
29伯‧吉甲,以及迦巴和亞斯瑪弗的田地而來;因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建立了村莊。
30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以及城門和城牆。
31我帶猶大的領袖上城牆,把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在城牆上往右邊的糞廠門行進,
32在他們後面行進的有何沙雅與猶大一半的領袖,
33又有亞撒利雅、以斯拉、米書蘭、
34猶大、便雅憫、示瑪雅、耶利米。
35還有祭司的子孫,吹號的有撒迦利亞;撒迦利亞是約拿單的兒子,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示瑪雅是瑪他尼的兒子,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撒刻是亞薩的兒子;
36又有撒迦利亞的弟兄示瑪雅、亞撒利、米拉萊、基拉萊、瑪艾、拿坦業、猶大、哈拿尼,各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由以斯拉文士在前面引領。
37他們經過泉門往前,登大衛城的臺階,上城牆的斜坡,從大衛宮殿之上,直到朝東的水門。
38第二隊稱謝的人要往反方向而行。我和一半的百姓在城牆上跟隨他們,從爐樓之上,直到寬牆;
39又過了以法蓮門、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直到羊門,就在護衛門站住。
40於是,這兩隊稱謝的人連同我和一半跟隨我的官長,站在神的殿裏。
41還有以利亞金、瑪西雅、米拿民、米該亞、以利約乃、撒迦利亞、哈楠尼亞等吹號的祭司;
42又有瑪西雅、示瑪雅、以利亞撒、烏西、約哈難、瑪基雅、以攔和以謝。歌唱的大聲唱歌,有伊斯拉希雅作指揮。
43那日,眾人獻上豐盛的祭物,並且歡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從遠處都可聽到耶路撒冷的歡聲。 



 
重溫

分別為聖獻給神 (27-30節) 

尼希米預備的這場敬拜,是在他回歸耶路撒冷後,於五十二日就建起來的城牆上進行的,而這場崇拜是一場奉獻禮,而且,從27節,我們看到這場奉獻禮是充滿音樂的,而且,參與這場奉獻禮的人,實在也是充滿喜樂的。然而,重要的是他們在喜樂中所唱出來的詩歌,是否能述說神的故事。而另一方面,蔡姑娘也提到,儘管這場崇拜的目的是「奉獻禮」,其核心事件是要將他們手所建的城牆獻於神,並將榮耀歸給祂,但是,這場奉獻禮更重要的是參與崇拜的人,他們到底是否能以敬拜的行動,給帶到神面前?因此,我們從30節中讀到的,是祭司和利未人在崇拜前對參與崇拜的人作出準備,就是要給他們自己,也就是崇拜的帶領者,並參與崇拜的百姓,都要行潔淨禮。蔡姑娘提醒我們,今天我們來到崇拜時,是否也有好好的準備?我們在崇拜中所看重的,到底是只是我們「做了什麼」(doing),還是我們到底「是什麼」(being)?

建立團隊事奉神 (31-42節)

第二部分的經文,是整個段落中最長的一段經文,經文花了非常長的篇幅來記載了尼希米,作為整個敬拜團隊的領袖,如何將整個團隊分成兩隊,其中第一隊以逆時針的方向行進,而另一隊則以順時針的方向,前往他們的目的地,就是神的殿。他們在行進的過程中,以他們崇敬舉動,來回應神的恩典,也就是城牆在五十二日就得以重建的這神蹟,當中所彰顯,耶和華向他們顯明的莫大恩典。蔡姑娘提到,這大段經文中出現了很長的事奉人員名單,顯出尼希米在記載這段崇拜的經歷時,實在是看重每一個參與事奉,和參與敬拜的人。尼希米為著次奉獻禮,實在建立了一隊團隊來事奉神。蔡姑娘昨天也有分享過她在這幾個月時間,也正幫助一所小教會,一間從未有過敬拜隊的教會,「從零開始」的給他們訓練。而當中,蔡姑娘以一本名為「心靈的藝術」,來在建立敬拜團隊的同時,以這本書的內容來建立敬拜事奉者的靈命。蔡姑娘相信,建立敬拜團隊,永遠不能忽略團隊中每一位的屬靈素質。今天,我們也在敬拜隊、詩班的事奉中,十分看重敬拜隊員、詩班員的靈命,所以我們也會在每次練習中,有屬靈分享、禱告的時間。求主讓我們也能在屬靈素質上,好好得著牧養及建立。

充滿喜樂榮耀神 (43節)

最後一節經文可算是自成一節,記述了這次崇拜之「後記」。在短短一節經文中,重複出現了五次「喜樂」這個字。而這喜樂,並不是人透過自己手所做的而來,他們的喜樂,全是由神而來的。另一方面,經文在最後指出在那天,眾人所獻上的,是十分豐盛的祭物,這令蔡姑娘記起昔日她曾接受譚靜芝博士的訓練,當中譚博士就要接受訓練的同學反思,他們所獻上的又是什麼:到底只是用作速食,非常方便的「罐頭」,還是那是「新鮮」的?而今天我們來到殿裏敬拜,又是帶著什麼而來?以什麼獻給神?

默想

最後,蔡姑娘引用了一位音樂大師,在巴洛克時期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巴哈作例。蔡姑娘指出,巴哈曾說出了一句表現出他的敬虔的說話:「音樂唯一的目的是榮耀神」。巴哈的音樂,其實正反映著他的屬靈生命。有人在巴哈死後找到他平日使用的聖經,就發現巴哈在好一些經文的旁邊,就寫了他的屬靈領會,並寫上他要為那些經文寫成樂曲的立願。因此,巴哈的音樂,是從他的屬靈生命而發出的。今天,我們在崇拜中向神獻上的,又是以什麼而出?

現在讓我們安靜,沉澱一下昨天聽到的信息,想一想,今天你又以什麼來到神跟前,你獻上給神的,到底是罐頭,還是一天新似一天的心?

禱告

主啊,求祢讓我們的屬靈生命可以健壯,好使我們向祢獻上的,都是那發自我們的生命,一份常常新鮮、活潑的靈命所預備好的活祭。主啊,求祢讓我們能以我們的生命歌唱,大聲向祢發出歡呼,用力高舉祢的榮耀!阿門!

詩歌

獻給我天上的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h6R51MRls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