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40717




引言

今天讀完靈修經文後,即時回想到多年前曾以這段使徒行傳中「凡物公用」的經文作宣講。當時講這段經文其實是因著那是經課的經文,也因著那時是「常年期」,教會年的焦點進入耶穌基督復活升天,聖靈降臨,教會成立之後的事,是在崇拜中反思教會群體見證生命的時期。還記得當時在預備講章時,這段經文給我最深印象的,相信也是很多信徒看見,但卻也是會對其「應用」產生疑惑的部份,就是「變賣田產,凡物公用」了。

我還記得當年我在證道中作出了一個「假想」,就是若真的按著使徒行傳當中記載,初期教會的做法,我們是否可以叫我們教會中所有弟兄姊妹將他所有的資產出賣,然後集中所有資源,買一個大地方,就像以前的四合院,甚至建成一條「教會村」,所有弟兄姊妹住在裏面,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生活,當中很多東西其實也可以「共用」,並因而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作福音工作。生活在一起,聚會也就更容易,團契生活相信也會更好。

當然,這只能是一個「遐想」,要在今天「實現」,我相信幾乎完全沒有可能。所以,當天在崇拜後,有一位肢體十分真誠的與我分享,他說我的想法其實真的很好,但似乎在今天的「現實」中,可能只是「天方夜譚」,完全無法實現。單單是第一步,要所有弟兄姊妹變賣資產,然後全部拿來教會集中處理,已經是沒有可能的事。這位肢體甚至也老實地問我,牧師自己是否能夠先做到?雖然,當時我即時的回應是「能夠」,因為這是我自己證道的「原則」--不說自己做不到的事;但是,我相信即使我能做到,也未能「感染」到其他弟兄姊妹「一呼百應」的成就這事。

而且,我相信在今天的處境中,「凡物公用」帶來的,很大可能不是祝福,而是挑戰。因為,人始終是有軟弱的,在這「制度」中,人的焦點在「付出」還是在「得到」,往往就會帶來極大的不同。舉一個最「現實」的例子,就是當教會攪一些與「食」有關的聚會時,我就聽聞過我們曾因著一個我未有想過的問題而苦惱,就是要處理「拿食物走」的問題。我起先還以為那是因著我們過往在這些聚會中,通常都會預備得過多,所以最後要「拿走」的也有不少;但原來那是在這些「食」的聚會中,往往會有一些肢體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拿容器出來,拿走食物。所以,我相信在今天的處境中,「凡物公用」所帶來的「誘惑」,實在是不少的。而且,最後所引發的問題,更可能不是個別肢體的問題,而是可能引發整個群體當中的挑戰。

今天我們就是看使徒行傳中「凡物公用」的起始,一幅美麗的圖畫是如何開始的。




經文:使徒行傳4:32-37

32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33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
34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
35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36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
37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思想

今天我們進入使徒行傳四章的最後一個段落。初期教會經歷了彼得兩次佈道會,信主人數由幾百人忽然之間增長成為超過一萬人的教會後,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因著嫉妒,而在第二次佈道會當中,將兩位教會領袖,彼得和約翰拿住,並且「通宵扣押」,在第二天在公會中審判他們。上禮拜二,我們看見的,是兩位使徒在公會中完全無懼的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甚至在那一大群宗教領袖當中宣講了耶穌基督福音的信息。那群宗教領袖甚至「希奇」他們的信心,並且懼怕群眾的反應,於是在恐嚇他們一番後,放了兩位領袖。之後,彼得和約翰就將他們的經歷在教會中作見證,將他們為主受苦的經歷向整個會眾分享。最後,他們帶領會眾禱告,然後,整個會眾就經歷了彼得在受苦中曾經歷過的,就是被聖靈充滿,然後同樣得著勇氣,放膽傳講神的道。

這是何等樣的屬靈勝利,而我相信教會也因著所經歷的苦,就是為主受苦而更得著聖靈的能力,更得著聖靈所賜的合一。所以,進入今天我們讀的這一個段落,我們一開始就讀到作者要為初期教會的成立所作的「小結」,就是這一點:「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我相信,這其實是比「凡物公用」更為重要,因為從作者這裏所說的可以看見,「一心一意」是一切的起因,「凡物公用」只是其結果。而且,「凡物公用」是有其當時的「處境性」的:因為那時的教會,很大部份會眾應該是那些從外地回來耶路撒冷守節的「外地人」,所以他們的「盤川」很快用盡了,所以實在需要當時耶路撒冷的當地信徒所支持。而這需要在很短時間後,已不再需要,一或是那些外地人回到他們的本地,又或是他們已安排到生活所需用的金錢,從自己的「鄉下」運到耶路撒冷。

接著的經文記載,作者就直接指出當教會在經歷聖靈充滿後的合一,所帶來的重要後果:33節說到,因著教會的合一,當時教會的屬靈領袖,就大得能力,並因而可以繼續努力實踐他們的使命盡其所託付的本份,就是見證耶穌復活,行其耶路撒冷宗教領袖恐嚇他們不要做的事。我認為,使徒大有能力,是因著他們能專心一意地專注於他們的使命,而不用因著當時極速增長的群體,而需要擔憂發生在他們中間的事。所以,作者刻意再指出,在這個群體中,「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甚至他們凡物公用的「大行動」,引動了一位後來成為宣教士的巴拿巴,作出相同的行動,並且因著這行動而啟動了他全然委身事奉主的心。

默想

當教會能夠因著被聖靈充滿而得著能力,實在能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並且能叫教會可以更大的承擔神賜給教會的使命,叫教會內每一個肢體,和教會的領袖能各按其職,一同彼此配搭,完成神給教會最大使命,見證耶穌基督的復活,讓未信的人能尋到得救的盼望。然而,人總是有軟弱的,就像我在引言當中所說的,讓原本的「好事」變成了信仰的挑戰。其實,緊接著的經文,我們就看見問題很快就出現,而且問題還不是出於那被供應的,而是在那供應給人的。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其實我們是可以經歷到那在神眼中「最好」的,只要我們在軟弱中學會功課,然後一步步的邁向神對我們的期望。或許,經歷過軟弱後,我們也能漸漸地到達「一心一意」之境地,然後大得能力,興旺福音。

現在讓我們安靜,想一想今天你在信仰群體中,離開那最美好的「一心一意」有多遠?你是否期盼你的信仰群體能做到「一心一意」好興旺福音?現在你缺乏的,又是什麼?

禱告

主啊,求祢讓教會經歷聖靈充滿,使我們因著聖靈的能力,經歷合一,從而讓我們能夠一步步的邁向「一心一意」,好叫教會能夠專注於祢賜與我們的使命,見證祢死而復活所成就的救恩,叫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阿門。

詩歌

從心合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tjMHE1XSY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