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41118




引言

昨天張牧師與我們分享的經文,是一段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經文。張牧師指出,他年輕的時候,不少牧者都會給這段經文起這樣的一個題目:「耶穌下海邊問彼得心事」。而在彼得被「問心事」之前的一晚,一群為數6人的門徒,就在加利利海「重操故業」。我們不要忘記,這6人當中的三位,就是與耶穌最親近的彼得、雅各、和約翰,他們在跟隨耶穌,作主門徒之前,他們的職業就是漁夫,更是在加利利海打漁的。然而,在那天晚上,他們雖然按著他們的專業知識,知道在晚間打魚,魚群會看不見魚網而會更容易落網,但是整晚的勞力,就是連一條魚也沒有落網。來到天亮,他們就聽見岸上的耶穌向他們吩咐,將魚網下向另一邊,結果,他們就網上了153條大魚。而在那時,他們也認出了這是復活的耶穌基督。雖然他們每個門徒在那時候也不敢與耶穌基督相認,但復活的耶穌早已在岸上為他們預備吃的,給飽經驚慌的門徒,預備了幾條烤魚。耶穌基督以這些行動來表明祂對這群門徒的關心與愛,而也是在這氛圍中,耶穌基督就向彼得「問心事」了。

經文:約翰福音21:15-22

15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16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18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19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 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20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22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重溫

耶穌向彼得的「問心事」,是從對彼得的稱呼作開始。耶穌基督稱彼得為「約翰的兒子西門」,那是一個猶太人非常「正規」的稱呼,所代表的是發出呼叫者,對於接下來的對話,是十分重視的,而且也期待著十分嚴肅的回應,是要求彼得非常認真的回答的。從15-17節,耶穌基督三次的問彼得同一個問題,那問題就是耶穌問彼得,是否愛祂。重複的發問,表示耶穌基督要得到彼得十分肯定的回應。但是,雖然耶穌對彼得三次作出的發問,在中文和合本的翻譯中,似乎都是一樣的問題,但張牧師指出,在原文中,耶穌在頭兩次的發問中,問彼得的「愛」,是用agapao這個字,但最後,在第三次的發問中,耶穌卻用了phileo這個用字來發問。而agapao所指的,是神聖的愛,是客觀,無條件,犧牲的愛;而phileo卻是「朋友的愛」,就是一種主觀、憑經驗,是一種互惠的愛。有學者認為,那是因為在頭兩次耶穌的發問中,彼得對耶穌的發問,問彼得能否以agapao來愛耶穌的時候,彼得兩次都只是回應,他只能以phileo的愛來愛耶穌。所以,出於失望之下,耶穌在最後第三次的發問,才「退而求其次」,以phileo來問彼得,不再堅持彼得以神聖、無條件的愛來愛祂。但是,張牧師指出,近代的聖經學者已認為這兩個字其實在愛的「程度」上並沒有不同,只是同一個意思,以不同的用字作「交替使用」。其實,我們與神之間的愛,是可以有朋友的愛,同時更可以有神聖的愛。因為,關係的建立是一個過程,就如一對朋友,是會從認識時開始建立出一種「朋友的愛」,然後再透過彼此之間的經歷,漸漸的發展出一份進深的愛,一份甚至可以為對方犧牲的愛,而這份愛,實在是要在主裏才能慢慢發展出來,「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另一方面,耶穌問彼得的「心事」,是與「這些」作比較的。但到底「這些」是什麼東西。張牧師從當時彼得的處境中,指出「這些」有可能是彼得原來作為「漁夫」的職業;也可能是與其他在場的門徒作出對比,又或是更直接的,就是他們剛捕獲的大量漁獲。張牧師也以此來挑戰我們,若耶穌今天也問我們相同的問題,我們的「這些」又會是什麼?「這些」會否是我們現在的工作?我們會否在現在的工作給我們的信仰帶來很大的衝擊與影响?我們會否因著愛神而選擇轉變現在的工作?我們的「這些」,會否是我們所擁有的財物?張牧師提到在福音書當中,那曾來到耶穌基督面前的那位「少年財主」,今天我們會否也面對著相似的挑戰:當神呼召的時候,我們也能放下所擁有的,全然被主使用?

最後,張牧師引用了兩個英文版本聖經給這段經文的標題,指出耶穌其實是在透過這三段對話,來「恢復與彼得的關係」,這也是讓彼得從之前的「三次不認主」,得以回復過來。張牧師提到,當中國人說「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耶穌卻讓彼得再次得著機會,與祂復和,更重拾牧養的使命。當彼得向耶穌的「問心事」作出正面的回應後,三次向彼得宣告賜與他的使命,就是要牧養神的群羊。今天,其實我們也肩承著牧養的使命。張牧師提到,今天在教會中的「牧者」,其實並不單指教牧同工,每一位信徒都可以成為一位牧者,因著經歷過耶穌基督的愛,然後就按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新命令,在信仰群體中彼此相愛,成就彼此牧養的責任。

默想

其實,昨天的證道經文,相信我們中間大部份弟兄姊妹都不是第一次聽,相信也不是第一次被這段經文所提醒。但昨天我們再一次聽見這段經文,特別是當中張牧師向我們提出「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這挑戰時,我們今天又會作出怎麼樣的回應?我們會比那時更多愛主,還是我們只是停滯不前,甚至是因著比之前我們擁有更多,而更難愛主更深?

現在讓我們安靜,沉澱一下昨天你聽到的信息,並且回應耶穌基督向你問的心事,你的「這些」到底是什麼?你又能否愛主比「這些」更深?

禱告

主啊!感謝祢向我們顯明祢對我們的愛,就是祢透過祢愛子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的犧牲的愛。主啊,我們對祢的愛其實都不完全,總會因著我們有的「這些」,而不能全然愛祢。主啊,求祢幫助我們,更賜我們機會,使我們能一步步提升對祢的愛,直到我們能愛祢「比這些更深」!阿門!

詩歌

更多愛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FOntOWUsQ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