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50403




引言

這幾個主日,我也和五位預備受浸的弟兄姊妹上浸禮班,而每一堂我都會重複向他們重提之前談論過的幾個重點,是在問信德的時候一定會問的問題,好讓他們能在問信德時,不那麼緊張,可以放鬆一點來面對那其實並不是考試,而且也幾乎肯定不會「唔合格」事情。

而其中一個我會十分「鄭重」地與他們「重溫」的,當然就是救恩的內容,什麼是「信耶穌」這條每次問信德,都一定會問,而且是一開始就問的問題。若這條問題也答不上,那其餘的,基本上也不用再問,而且這肢體肯定要從福音班開始從新認識信仰了。我記得我也不止一次在這裏提過我如何以我設計的一個按著「四律」,也就是我初信主的時候,傳福音的工具所教的,以四句「口訣」來幫助他們「記得」信仰的四個重點。不知道大家又是否記得呢?

「四律」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人犯罪」:我們都要承認自己是罪人,是需要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來拯救的人。當然,「人犯罪」是口訣,他們還是需要知道「犯罪」的意思是什麼。我當然也在課堂中與他們談論了聖經上所說的「罪」,到底是什麼,好讓他們能知道,信仰不是單單使人「做好人」。罪,其實不是已行出來的「罪行」,而是一種狀態,就是人離開神的狀態。所以,一個「好人」,也可以在信仰的定義上是一個「罪人」。因此,救恩不是靠行為,這個來自保羅救恩論的說法,是十分基礎,信仰的核心。但當然,雅各的「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也是重要的教導,叫我們知道「得救」,「信耶穌」不是「口噏噏」就得,而是要在信耶穌後,行出一些不一樣的「行為」,從而讓生命得著持續的改變,並以此來「印證」那叫人得救的「真信心」。

所以,當人沒有親近神,與神有距離的時候,那就有可能是「罪」在「發作」的時候。當然,若情況嚴重,這「發作」的罪,就會使人真的行出惡來。但有時更可怕的「罪」,是人因著很多「借口」而沒有行出與神保持關係的行動,從而慢慢變得與神疏遠,並因而慢慢失去從信仰而來的平安,所應該有生命的力量,甚至是聖靈的提醒等等。這「罪」,很多時候可以是不自覺的,是因著那從世界而來的「血氣」,慢慢侵蝕屬靈生命而帶來的惡果。而這種「罪」,其中一個病徵,就是靈命的枯乾:不想讀經,不想禱告,甚至返教會崇拜也失去敬虔,沒有經歷與神同在的喜樂;或更甚的,雖然仍然返教會,但只成了一個Sunday Christian-「禮拜日的基督徒」,與「不信」的,其實已差不多了。

我們實在要非常警醒,今天的信仰生命到底如何,免得我們原來信了耶穌,但原來還是一個「罪人」。若今天我們感到生命枯乾,甚至是被這世界「榨乾榨淨」,我們就要非常小心了。今天我們讀的詩篇,就是一位屬靈生命枯乾了的「重要人物」,如何提醒我們,要好好的承認自己的處境,然後再一次按著神的指引,回到那得力的泉源。

經文:詩篇32:1-11

1(大衛的訓誨詩。)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2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3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
4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
5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
6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大水泛溢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裡。
7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
8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
9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牠;不然,就不能馴服。
10惡人必多受苦楚;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
11你們義人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你們心裡正直的人都當歡呼。

思想

今天我們讀的詩篇,標題指出這是一篇「大衛的訓誨詩」。早幾天我們才讀了一篇在詩篇卷三的「亞薩的訓誨詩」,我提到有學者指出「訓誨詩」是詩人經歷過犯罪後,同時也經歷了悔罪,從而得著赦免,從新得力。詩人於「靜思」後,整理出事情給他的「教訓」,然後就寫成詩歌,「以警後世」。這篇詩篇表明是「大衛的」,所以最自然令我們想到他在拔示巴事件中所犯下的大惡:他在那件事上,最開始還好像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或許身為一國之君,為自己的慾望來運用權力,實在是當時世界最「正常」的做法。唯有在先知拿單來指責他時,大衛才醒覺,然後認罪誨改,經歷神的赦免,但卻同時要承受極痛的後果。而今天我們讀的這篇詩篇,似乎正正有這件事的影子。

這篇詩篇並不長,只有11節,但在這11節經文中,就已出現了三個「細拉」,讓我們看見四個不同的分段。三個「細拉」分別位於4節,5節和7節;所以,四個段落分別是1-4節;5節,一個只有1節的段落;6-7節;和最後的8-11節。這四個段落,其實非常「緊湊」的將詩人從不肯承認與面對他的「罪」,到最後得著釋放,並經過沉澱後整理出的教訓,在短短四個段落中表達出來。

整篇詩篇以連續兩個「有福」作為開始,表明這不是一篇責備的詩篇,而是一篇「鼓勵」的詩篇。第一段落直指,罪得赦免的就是有福的人。只是,人的心往往不願承認與面對與神疏離的處境,這就引致人常常「唉聲嘆氣」,甚至因著神的手常常來呼喚,來提醒,以致人沉重,生命就像「枯乾」一樣。然而,第二個段落,詩人非常直接的指出,只要將自己的罪如實的「陳明」,不作隱瞞,向神承認,就必得著赦免。但在第三段落,詩人就作出一個「緊急」的提醒:這樣簡單的悔罪,是有「時限」的,因為當罪所引發生命中的波浪慢慢變得越大,要「簡單」地承認過犯就變得十分困難,甚至是沒有可能的了。所以,當要趁著與神的距離遠不是太遠的時候,在還感受到神的手那份沉重的感覺時,就好好回應。否則,當一切變得麻木時,人就會完全回到得救前,與神完全隔絕的情況中。來到最後一段,則是經歷過回轉後,詩人提醒我們要好好記住得赦免的經歷,要行在正路上,要順服於神的指引,然後,就必然可以持續行在正路上,得著信仰而來,「有福」的生命了。

默想

其實,面對著惡行,有時人還能比較清楚知道自己信仰的問題,因為那是「明顯」的,身邊的弟兄姊妹也可以比較直接提醒的;但是面對信仰生命的「冷淡」,有時才是更為「恐怖」的,因為那極可能是不明顯,是在不知不覺之間發生的。而且,在「冷淡」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有很多看似「合理」的藉口,來為自己不與神親近作開脫。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習慣地與神疏離,過著世界的生活,慢慢地變回一個罪人了。

現在讓我們安靜,檢視一下你現在的屬靈境況,你與神是否「親近」?又是否又能感到與神親近所帶來的福氣?若今天你有感覺屬靈生命枯乾,即使有每天靈修也沒有感到生命得滋潤,那是否你的生命其實仍與神疏離,是否有因著從世界而來的迷惑,叫你仍在不自覺地與神隔絕?

禱告

主啊,感謝祢應許,叫我們知道只要我們能將一切罪向祢陳明,單純地向祢承認一切罪過,祢就要赦免我們,叫我們得以與祢親近。主啊,求祢幫助我們,勝過一切從世界而來的誘惑,叫我們識穿從世界而來,叫我們不與祢親近的一切藉口,一切謊話,叫我們能看重與祢的關係,常與祢親近,好使我們能過祢應許我們,有福的生命!阿門!

詩歌

與祢更親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32XOGh27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