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20230202




引言

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以這句說話來勸籲世人要藉「讀書」來追求知識。但我查過這句說話可能是出於一些歷史因素,而這些因素,甚至可能至今還對世人帶來影响。有一篇文章的作者這樣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聽起來非常勵志,只因道出了唯有讀書才是最高等、最明智,其他一切都是低層次的追求。不過,究竟為何而讀書,傳統的觀念,卻是因為見到「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所以才讀書――讀書的目的,只是希望一朝顯貴,仕途平步青雲,加官晉爵。」

這位讀者還指出:「藉讀書而改變人生,在舊時科舉制度之下,確實造就了無數「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案例。時至今日,許多人仍擺脫不了這種為飛黃騰達而讀書的意識。不少華人家長,都會鼓勵、要求,甚至施壓要兒女努力讀書;選科時更費煞思量,該選哪家著名大學的哪一熱門學系,將來才能得享無憂生活、優越身份。不少年輕人,在這種思維轄制之下,也跟隨著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缺乏興趣的學科,在無奈、無味、無目標的人生中蹉跎年月。」這種思維,作者在文章最後,稱之為「利己」的目標,而作者提出,若能在「利己」的考慮中加上「利他」的因素,以期最終能為社會獻上一己之力,那麼,不管選的是哪門科系,我們都可以說,所有學科都是「萬般皆上品」的了。

而「著書」呢?我們又如何看?其實,我現在每天也在寫一篇靈修文章,這又是否在「著書」呢?早前我聽了我老師黃福光博士一篇道,應該正正是一篇關於「靈命操練」的道,他就以他一個「著書」的經歷作為例子。他說幾年前,神學院的院長曹院長有一天找他,希望他能寫一本有關舊約靈修傳統的書,他當下的反應,就是想到,寫一本書,唔係講笑噃,要花很大力氣的。其實,我十分明白他的意思,因為在學術界當中,「出版」其實也有不同的「層次」的:「書」是最複雜,要求最多,花的力氣也是最大;其次,亦是比較多做的,是寫學術文章,通常是二十多三十頁的,那是比較容易,而且當中的「容錯度」也比較高,因為學術文章所寫的,往往都是作者一些最新的想法,甚至是希望藉著寫文章來讓其也學者作出回應,然後讓那些想法變得更成熟,是追求更完善的一個過程。這往往是比較輕鬆的。而且,「著書」往往需要考慮「銷路」,因為這始終涉及「營銷」的問題;但「寫文」往往就沒有這包伏。

所以,無論是「著書」又或者是「讀書」,背後的目的就會影响到作這事時的心態,到底是帶來歡愉,又或只是帶來壓力。今天,我每天花個多兩個小時來寫靈修文章,其初心是為了藉寫作來屬靈操練,也希望藉著自己的信仰反思來牧養弟兄姊妹,這也可算是在利己之外,有利他的心吧。所以,現在我在「著文」上,仍是十分歡愉的。或者,當一天我從歡愉變成了壓力,那可能就是要檢討,甚至是停下,重整的日子了。

今天,我們讀的是傳道書的總結,裏面就非常特別的提到「讀書」與「著書」,而且似乎還帶著點負面的說法。到底傳道者是否感到有壓力?

經文 : 傳道書12:9-14

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 
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12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思想

今天我們讀的,傳道書最後一段經文,和合本給他一個簡單的標題「結論」。非常特別的是,傳道書一開始是以「虛空」作為整卷書的核心信息,以「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作為整卷書第一句說話,而且在經文中,不斷的重複。一直到今天我們讀這段結論之前,在十二章八節,最後的一句說話仍是:「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以一個首尾呼應的方法,將整卷書的內文,包圍在「虛空」這個主題之中。但是,卻在結論的這一部分,完全沒有提及「虛空」,相反,傳道者作出的結論,卻是十分實在的。

九至十節讓我們知道,作者實在是一位十分認真的傳道者,經文記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有智慧的,即使如此,他仍會將所面對的事情,反覆思量,將心裏的想法,發展成成熟的思想,更加會去考查,我相信就是,他會將所想到的,與神賜與的律法,以神的說話作驗證。第十節更指出,傳道者所尋求的,是以神所喜悅的心意作為基礎,他所思量的,是要人走在正直的路上。而且,他也會將所想到的,實在的寫下來,成為典藉,教導後世。而且他相信,他寫下來的,是會帶著功效的。第11節的「刺棍」,其實是指那帶著刺用來趕牛的木棍,意思是指傳道者的話,理應會讓人作出行動;而「釘子」,可以理解為穩固帳幕用的釘,意思是指,傳道人的話,會讓人永遠記住。但最重要的,是傳道者知道,他的話「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這「一個牧者」,可以肯定是指那賜人智慧與話語的耶和華。唯有從神而來的說話與智慧,才能為人帶來真正的功效。

或者因為傳道者所寫下來的,無論是他自己所思量的,又或是他匯集而來的,已集合成書,所以就出現十二節,他對他兒子最後的勸誡,一句令學者也十分頭痛的「教導」:「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或者,這是在結論中,一種隱藏的「虛空」。一位牧者這樣分享,他認為「今天很多信徒都犯了一個很嚴重的毛病,就是不斷尋求聖經的知識,不斷追尋、查考、研究。我不是否定這些追尋、研究,但最重要是你要思想你追尋、查考的動機是甚麼?你背後是否真正敬畏神?當你知道聖經知識,你有沒有用你的生命回應?若沒有,你只是知多一些資料而已。」所以,那就是動機的問題。若人的動機,只是知識的追求,而不是提升人與神之間的關係,那才是虛空。因此,傳道者最後的總結,就是「總意就是敬畏神」,因為人的動機,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默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閱讀的習慣?當大家現在正在聽這段靈修分享的時候,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聆聽神話語的習慣,又或者,透過這裏的分享,讓大家每天,能在聖經中得到一點點知識。但是,不知道大家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你是在尋求聖經的知識,又或是要透過無論是閱讀或聆聽,可以每一天與神建立更進深的關係?我相信,動機是十分重要的,不論是我現在正在寫著的文章,又或是你現在聽著的分享。盼望我們都能透過不同的渠道,懷著一個渴望的心,透過「每天親近主」,與神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從而可以每天更多的敬畏祂,謹守祂的誡命,因為這是人當盡的本份。

現在讓我們安靜,你嘗試檢視一下你的內心,看看你裏面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你是否有經歷到,越親近主,就越得著親近?你是否又有經歷到,與神越來越親密的甜蜜,好讓你帶著喜樂的心,來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呢?

禱告

主啊,求祢讓我們能天天尋找祢,透過讀經、靈修、禱告來與祢親近。主啊,求祢鑑察我們的心,叫我們認清自己的動機,好讓我們是帶著渴望與祢建立關係的心,而不是只為著完成我們的宗教責任,來進行我們的信仰踐行!阿門!

詩歌

讓我親近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gIkORQkK0


返回